提升环境精准管理水平

提升环境精准管理水平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 陈安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一些地区进入反复拉锯的焦灼局面,“一刀切”“滥作为”等情况在有的地区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性好转,在夯实责任、持续攻坚的同时,更需要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创新管理制度,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对管理对象采取差别化管理是环境精准化管理的重要方式。早在2013年,原环保部、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便联合出台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该办法将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风险高、生态环境影响大的企业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企业环境信用划分为诚信、良好、警示、不良四个等级,通过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实现对企业差别化、分级管理。该项制度对督促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自觉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

  即将发布的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技术指南延续了差别化、分级管理思路,创新了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结合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水平及排污状况对企业实行梯度管理,为企业环境监管留下弹性空间。该技术指南将全面达到超低排放的企业列为A级,该类企业在今年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时不需采取限产或停产等减排措施。对大气污染排放重点行业企业分级管理,改变了过去“一刀切”局面,既是对环保优质企业的正向激励,也是对环境治理落后单位的鞭策和惩戒,有利于激发排污单位环保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促进各行业、各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坚持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因情况而异,是环境管理制度设计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从根本上杜绝环保工作中“一刀切”“滥问责”等问题发生,既需要压实工作责任,改进工作作风,也需要在环境管理创新上下足功夫,破解不合理的制度刚性,提升制度弹性,实现精准化、科学管理。

  近年来,中国的生态环境空间规划编制技术不断创新,为环境精准、科学管理作出卓有成效的探索。2012年以来,中国先后有30多座城市开展了环境总体规划编制,构建了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为核心的国土空间生态、水、大气等要素分区分级管控制度体系。2018年,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全面展开,在生态环境及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分区管控制度设计上全面贯彻了差别化、分区分级管理思路。以宜昌为例,2019年4月出台的宜昌市中心城区环境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国土空间分生态、水、大气三要素,分别确定了红线区和控制区(优先管控区)、黄线区(重点管控区)、绿线区(一般管控区),将生态保护红线区作为生态功能控制区核心区域从严管控。环境控规不仅完成对管控地块属性、边界的精准核定,而且健全了分环境要素分区分级管控制度。分区分级策略的引入增强了该规划的精准化水平和制度弹性,为建设项目科学选址、大气及水污染物排放口设置和排放量精准管控指明了方向。该规划同时成为宜昌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行业专项规划等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破解生态环保工作中的突出难题需要始终秉持创新驱动的理念,针对现实问题和现行制度的不足,创新工作思路,结合生态环境功能、环境质量、企业环境治理水平及排污状况等因素选用分要素、分类型、分区域、分等级等差别化管理方法,提升政策和制度的科学性和精准化水平,强化事先预防、源头管控、精准治理,巩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成果。当前,我国正处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时期,须以更加科学、务实的环境管理制度激发企事业单位保护生态环境、防污治污的责任心和决心,引导和督促他们在履行环保主体责任上争先恐后、主动作为,全力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不断壮大绿色发展动能,从而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首页    环境宣传    提升环境精准管理水平
创建时间:2019-08-20 09:26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