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让大河之畔成为鸟儿永久的家园

“生生”不息|让大河之畔成为鸟儿永久的家园

   一条大河,奔流不息,流淌了百万年,不仅催生了夺目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万千生物,鸟儿便是这多样性生物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洪波舣楫泛中流,凫淑鸥汀揽胜游。”这是清代诗人罗元琦在《黄河泛舟》诗中所描写的大河之上人鸟和谐共生的画面。如今,这样的诗意画面在中原地区的大河之畔已并不鲜见。

作为流经河南境内的一条史诗级的生态风景线,黄河沿线有着众多丰富的湿地资源。目前,河南境内700余公里黄河沿线有5处湿地类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有3处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这些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基本上覆盖了省内黄河河南沿线的湿地、滩涂及水域。尤其是这些年来,河南各地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黄河及沿线自然生态状况有了不断的改善。目前,黄河流域河南境内的地表水质均达到国家设定的考核目标。此外,绵延河道两岸的生态廊道已经初具规模。

      随着河南省境内黄河沿线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各种野生鸟类有了一处处良好的栖息繁衍环境,尤其是一些珍稀鸟种也纷纷驻足中原大地的黄河之畔。

     由于鸟类资源的日益丰富多样,尤其是一些旗舰鸟种的稳定栖息,国家林草局于2010年9月发布公告,河南省民权黄河故道湿地被核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我国第64处、河南省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


民权黄河故道湿地的群鸟   王争亚 摄

     能够成为国际重要湿地须满足2个核心指标,一是定期栖息有2万只以上的水禽,二是支持易危、濒危或极度濒危物种或受威胁的生态群落,且种群数量超过1%。河南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总面积2303.5公顷,湿地率高达98.1%,区内定期栖息有约3.2万只以上的水禽,分布着149种鸟类。其中最为珍稀的鸟种当属目前全球数量不足千只的极危物种青头潜鸭,鸟类专家曾在此监测到180余只,占全球种群数量的15%以上。目前,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已成为国内青头潜鸭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此外,在此湿地的芦苇丛中,还栖息着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雅雀。其它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物种还有东方白鹳、大天鹅、小天鹅等27种鸟类,比例高达18.1%。

震旦雅雀    王争亚 摄

     毗邻民权黄河故道湿地约数十公里的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样也是一处鸟儿栖息的重要场所。在总面积达22780公顷的保护区内,栖息生活的鸟类达156种。其中有东方白鹳、金雕、丹顶鹤、斑嘴鹈鹕、白额雁等珍禽。这其中数量之冠当属灰鹤,最多的时候达近万只。每天夕阳西下之时,落日余晖照耀下蜿蜒的大河上空,列阵长空、振翅翱翔的鹤群发出一阵阵嘹亮的鸣叫,大河、落日、飞鹤,形成一幅壮阔的自然画卷,也使寒冬季节里萧瑟的大河有了许多诗意与灵动。

      当然,在这一片湿地的区域内,堪称明星鸟种的恐非大鸨莫属了。大鸨是一种大型地栖鸟类,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鸟类专家近年的同步调查,目前国内大鸨的数量大约仅剩1600只左右。而每年冬季,都有200至400只大鸨从遥远的内蒙古大草原迁徙至新乡黄河湿地越冬。此时,当地的志愿者便会自发地组织起来,日夜陪伴守护这些远方的来客。央视曾于前年分两期播出片名为《寂静的黄河滩》的专题片,详实地介绍了鸟类保护志愿者多年来与伤害捕猎大鸨等野生鸟类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感人事迹。

大鸨   王争亚 摄

       沿着黄河一路西行,溯源而上,离省会郑州以西不足百公里,便是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境内的洛阳孟津黄河湿地。这片湿地面积达6200公顷,温润的气候、丰美的水草以及丰富的鱼虾资源,使该湿地成为各种候鸟迁徙的一处“中转站”。每年冬季,各种水禽翩然而至,数量十分可观,多达5万余只,其中不乏有纳入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名录的黑鹳、白鹳、中华秋沙鸭、白琵鹭、大天鹅等水禽。

      滔滔黄河由西往东,奔流向海,进入河南的第一座城市便是三门峡。作为河南的西大门,三门峡市是随着三门峡水利枢纽兴建而崛起的一座年轻的城市。当年的水电建设者或许怎么也料想不到,在若干年之后,这座兴利除害、造福人类的“万里黄河第一坝”,无意间还为当地人民带来一份意外的惊喜。由于大坝冬季蓄水的缘故,每年都会在库区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流域内,形成大片大片的湿地。这里的浅水区和沼泽地有不少植物的根茎、草籽和鱼虾,还有沿岸农民秋收落下的玉米及豆粒等农作物。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这里成为内陆地区不可多得的一处极具生态价值的湿地景观。再加上这里背风朝阳,因而是野生水禽冬季理想的生存栖息地。

      正是因为这种良好的自然环境,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库区的黄河岸边每年冬季便有了大天鹅的身影,从最初的几十只、几百只到现在的成千上万只。这些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的美丽仙客,年复一年地与三门峡这座城市演绎着浪漫的“冬日恋歌”,让当地的民众尽情享受一个冬天的喜悦与欢愉,同时也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的影迷到此拍摄天鹅。也正是因为大天鹅的魅力和影响,由中国摄协主办、每年一届的“中国三门峡国际自然生态摄影大展”也因此永久落户中西部这座经济并不发达的地级城市。2010年初,三门峡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中国大天鹅之乡”的称号。

疣鼻天鹅   王争亚 摄

    除了大天鹅这一白色精灵之外,三门峡附近紧邻黄河的甘山林区还生活着种群数量较为可观的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这“一红一白”也使得三门峡这张生态名片更为靓丽夺目。

     郑州是黄河沿岸的省会城市之一,这些年,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过去市民从未见过的珍稀鸟种也频频光顾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最令人称奇的是自2020年春季开始,原本繁殖地和越冬地都不应在中原地区的候鸟、两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疣鼻天鹅居然按兵不动地在在郑州北龙湖和贾鲁河水域生活了近两年的时光。而且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连续两年自然孵化成功了两代共20余只天鹅后代,创造了中原地区野生鸟类自然孵化的一个生态奇迹。

      除此而外,每年的春季,还有数以万计的崖沙燕在郑州的周边筑巢繁衍后代,为了让这些小精灵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代际生命繁衍,相关部门及志愿者都会采取树立警示牌、拉起隔离带,甚至推迟相关项目工期以保证鸟儿的栖息繁育不受人为的干扰。

      据主管部门近年来的监测,目前河南黄河沿线、包括黄河故道的湿地及水域栖息生活的鸟类,已由十年之前的200余种增加到现在的近350种。中原大地黄河之畔已经成为各种野生鸟类繁衍栖息的家园。


崖沙燕   王争亚 摄




首页    绿色文苑    “生生”不息|让大河之畔成为鸟儿永久的家园
创建时间:2021-10-11 03:28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