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之鸟”的中原新生

“吉祥之鸟”的中原新生

文、摄影/寰亚

朱鹮,素有“东方宝石”之称,是东亚特有的一种鹮科鸟类。其凤冠长喙,红颊白羽的端庄容貌显得尤其富贵典雅,故中国人向来视其为“吉祥之鸟”。在日本,朱鹮还是供奉皇室的国鸟。

据资料记载,在世界范围内,朱鹮过去曾广泛分布在前苏联、朝鲜、韩国、日本及东亚地区一些国家。在我国,包括河南在内的十多个省份亦曾是朱鹮繁衍生息的地域。

然而,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干扰影响,加之朱鹮对生态环境变化缺乏较强适应能力的缘故,从而导致这一物种数量急剧减少,自上个世纪中叶起,朱鹮这一珍稀鸟种就逐渐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

为了拯救这一珍稀物种,国际相关组织和中国政府均为之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目前,朱鹮已分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1981年,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种群在我国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市洋县秦岭山麓被发现,这一消息当时曾轰动了世界。由此也揭开了我国科研人员寻求朱鹮新生、扩大种群数量、实现野化放飞的序幕。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2007年5月31日,国家在陕西宁陕县寨沟村首次成功放飞了26只人工繁育的朱鹮。之后,又在陕西其它地方实施多次放飞。历经多年的艰辛付出,目前国内朱鹮种群数量已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加到现在的2000余只。2014年5月,秦岭以北野化放飞的朱鹮在当地成功孵化出第二代,这个曾经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由此正逐步走向新生。

为解决朱鹮野外分布过于狭窄的问题,进一步扩大这一珍稀物种的生境和数量,国家林业局此后便不断在寻求适合朱鹮生存栖息新的家园。早在2004年9月,有关专家就对河南省罗山县董寨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开始了实地的专访调研,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现地考察,国家林业局认为,保护区所处的信阳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温润,植被茂密,水田湿地、沟河浅滩广为分布,鱼虾泥鳅等朱鹮的食物资源丰富。此外,当地还生活着大量的白琵鹭、白鹭、苍鹭、牛背鹭等与朱鹮同属鹮科的伴生鸟种。更为重要的是,董寨保护区所在地的罗山县政府和群众长期以来就有着爱鸟护鸟的意识和传统。

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主客观优势,信阳罗山便成了朱鹮理想的迁地保护和野化放归地。于是国家林业局便在2007年把17只朱鹮调到了董寨保护区,罗山由此也成了全国7处之一的朱鹮人工繁育基地。经过保护区工作人员多年的辛勤努力。朱鹮的人工饲养繁育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早在2008年,保护区既成功地繁育出了5只幼雏。截止去年,种群的数量由当初引进时的不足20只上升到了现在的近140余只,平均成活率接近90%,创造了世界人工饲养繁育的奇迹。

然而,朱鹮数量的增加,人工繁育的成功并不是动物保护的最终目的。让濒危鸟类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使这一物种的生命得以自然延续才是保护区工作人员所有努力的真正心愿。

于是,实施朱鹮的野化放飞自然地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顺利实施首次放飞,早在2013年3月,保护区就选择了34只体格健壮、年龄段不同、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的朱鹮放入一座占地近3000平米、外形类似蒙古包的巨大网笼中,开展了觅食、飞翔、繁殖和疫病抵御能力等方面的模拟野化训练。经过半年多的适应性训练,这些朱鹮基本具备了野化放飞的条件。

2013年10月10日上午10时许,34只训练有素的朱鹮张开白色透着淡红的翅膀,在笼中作出一圈又一圈旋飞行之后,依次冲出笼网,向着蔚蓝色的天空飞去。青山绿水间留下了这些雪白的精灵羽翼朱红色的光泽,远远望去,天边像似一朵朵红色的云彩在飘荡。罗山董寨的此次放飞,是在不同水系、不同山脉的原产地之外展开的,因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为我国在原产地之外开展朱鹮野化训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继此次放飞之后,翌年的8月,26只朱鹮再次实现野化放飞。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首次放飞的34只朱鹮中,已有一对于去年5月成功育雏一对,其中一只不幸夭折,另一只成活。据悉,在原产地之外朱鹮野外筑巢自然孵化第二代的仅此一例。两次放飞及野外育雏的成功,使得朱鹮这一国宝级的珍稀物种在中原地区的生存繁衍由愿景变成了现实。

据有关专家介绍,朱鹮的保护尽管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其并没有完全脱离灭绝的危险,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一物种面临的生存威胁依然很多,严峻的现实迫切要求我们人类应该更加自觉地呵护蓝天之下的这片绿水青山,唯此,“吉祥之鸟”在未来的新生之路上才会飞的更高,飞得更远……


首页    绿色文苑    “吉祥之鸟”的中原新生
创建时间:2018-08-06 07:50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