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沙燕何时走出“举报—曝光—干预—保护”怪圈?

     崖沙燕何时走出“举报—曝光—干预—保护”怪圈?

                                   作者:寰亚

河南省环保联合会


 每年暮春初夏时节,在河南郑州及周边县、市的一些地方,都会有少则数百、多则几千只崖沙燕在沙质的崖壁上打洞筑巢,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每当小鸟孵化出壳后,在数不清的洞穴前,亲鸟不知疲倦地为幼雏觅食喂食,成千上万只燕子凌空飞翔,形成了场面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象。

然而,在每年崖沙燕繁殖季节,都会有鸟儿遭遇不幸的事件发生。笔者曾经多次参与救助崖沙燕的行动,对于曾经发生的各种伤害鸟儿的事件记忆犹新。这其中,有的是一些建设项目因工期与鸟儿的繁殖期冲突,施工中推土挖掘作业,从而直接对大量穴居崖壁的崖沙燕造成了致命的伤害;也有的是因为一些地方以落实大气污染管控要求为由,直接将塑料防尘网苫盖在有着许多鸟巢的洞穴上,巢中鸟儿的命运自然可想而知了;还有是一些市郊的村民在利益驱动之下,在鸟穴密布的崖壁上挖沙出售,从而导致众多崖沙燕遭遇灭顶之灾。此外,亦有不少公众出于好奇,近距离地接近巢穴,甚至做出一些人为伤害鸟儿的不文明举动。

纵观这些年来屡屡发生的崖沙燕先遭伤害、后又受保护的多舛命运,其间一般都会经历民间爱鸟人士首先发出呼吁、网络媒体披露曝光、相关职能部门出面干预、最终问题得以解决这样峰回路转的过程。当然,这其中也有在崖沙燕的繁殖地受到破坏之初,媒体和职能部门还未介入的情况下,当地生态环保或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及时出面协调干预、救助得以成功的事例。

如今,崖沙燕的保护依然没有走出“举报—曝光—干预—保护”这样的怪圈。对此,笔者不禁心生疑虑。譬如,野生鸟类的监管是有明确的职能部门的,为何每年发现问题的都是民间人士,相关监管部门缘何总是见事迟、出手晚?又如,按照这些年被动救助的模式,明年、后年崖沙燕会不会再遭遇类似之前“家破鸟亡”的厄运?保护崖沙燕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吗?

对此,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工作中如何坚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把握处理好建设与保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大气污染管控为例,防止“一刀切”、简单化的倾向是各级的一再要求。那么,有关单位在用塑料防尘网大面积覆盖裸露土坡的同时,对有鸟儿筑巢的地方是否可以手下留情、区别对待,为鸟儿留条生路?或者等鸟儿出生飞走后再进行全面覆盖?这种人性化的做法,无疑彰显了我们人类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生态情怀。

尽管年年受到伤害,但崖沙燕每年依然还是不离不弃、如期而至地来到这里。要防止鸟儿受伤害的问题不再年复一年的发生,笔者以为,仅靠民间人士及社会组织的力量还是不够的,关键还是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作为。

首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使保护优先的指导思想落实在具体工作之中,真正把野生鸟类的保护摆上应有的位置。

其次是要在宣传教育、建章立制及加强监管等方面综合施策。这其中,可以围绕崖沙燕年年受伤害这一典型事例,有针对性地加强生态文明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增强企业、公众爱护野生鸟类的意识;在每年崖沙燕繁殖季到来之时,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崖沙燕习惯筑巢区域的巡查和监管的力度,一方面要严厉制止打击人为伤害野生鸟类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及时协调好鸟儿育雏与施工、大气污染防控等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建设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首页    环境宣传    崖沙燕何时走出“举报—曝光—干预—保护”怪圈?
创建时间:2019-07-08 10:19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