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程维嘉 继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系统化的限塑方案之后,限塑工作日前再次加码。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意见》方案进行了细化。 《通知》还附有《相关塑料制品禁限管理细化标准(2020年版)》,明确了禁限管理的9项具体品类,都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这些塑料制品长期以来已经融入人们的使用习惯,看似微不足道,却能产生积少成多的累积效应。比如,仅2019年一年,全国就累计生产一次性塑料吸管近3万吨。每根塑料吸管使用时间只有几分钟,但其降解时间预估长达500年,且回收利用难度大。 由此看来,从源头上减少生产、销售和使用塑料制品,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推动公众走出“舒适区”,减少对塑料制品的依赖,从举手之劳开始拒绝小吸管、培养小习惯,将带来巨大的改变。塑料制品用还是不用,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环保必答题。 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认知不足、缺少带动和引导、没有严格的约束等原因,公众知易行难的问题仍较为普遍。根据近日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只有约半数的受访者能将“点餐时不要一次性餐具”“购物时自带购物袋代替塑料袋”的认知转化为行动。 怎样从小习惯抓起将限塑要求落实落细?笔者认为,应该把控好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做到以下三步: 落实绿色生产,向市场提供更多的替代品选项。提供多样化、经济实惠的替代方案,增加塑料替代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才能吸引消费者积极选择更加环保的产品和消费方式。目前,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替代品主要有可重复使用的用品、纸制品、竹纤维、淀粉等生物质制品、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等,基本满足可循环、易回收、可生物降解的要求,替代方案并非无路可循。难点在于,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客户体验。 但是,难点中也蕴藏着新的机遇。目前,一些龙头供货商已经抓住了这一转型风口,正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但受制于资金、技术等原因,不少中小企业还持观望态度。这就需要政府对先进企业予以奖励,对中小企业适当扶持,推动形成科研创新、绿色生产的合力。随着禁限使用塑料制品工作不断推进,替代品的市场空间和销量将不断扩大,相信价格下降指日可期。 促进绿色销售,发挥龙头企业和行业标杆的作用。如果禁限塑料制品仍能以较低的价格轻易获得,限塑要求就难以落实。因此,零售企业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发挥带动作用,严把绿色销售关。 这方面,对塑料吸管等制品使用依赖程度较高的餐饮等行业已经有所行动。一些知名快餐、咖啡品牌已在其门店禁用塑料吸管,改用有饮用口的新型直饮杯盖代替;一些知名奶茶品牌也开始采取默认外卖配送纸质吸管,并在吸管包装上印刷“少用吸管更环保”的宣传标识。虽然纸质吸管、直饮盖对部分用户而言还是新事物,使用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适应,但新的习惯就是在这样逐渐磨合中形成的。 倡导绿色消费,提高可降解塑料制品和环保替代产品的辨识度。在市场上,究竟哪些是环保产品,哪种塑料制品可降解?对于消费者而言,不少人没有选择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和环保替代产品,是因为对其不了解、购买时无法辨别。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建立权威的认证机制和严格的产品标准,提高可降解塑料制品等环保产品的辨识度,方便消费者选择;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多样化的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推动其将认知真正转化为绿色消费的行为。 在这方面,一些省市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海南省将发布《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通用技术要求》,以方便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辨别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此类制品将在商品包装上标注电子监管二维码和产品成分标志,形成检测能力和全过程追溯监管体系。类似的经验方法值得推广。 众所周知,塑料污染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连下两道“急令”向顽疾“开刀”,足见问题的急迫和态度的坚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限塑目标的实现,需要地方措施配套、执法检查推动,更需要包括消费者在内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将限塑要求落实落细。改变小习惯,走出“舒适区”
改变小习惯,走出“舒适区”
创建时间:
2020年07月23日
上一篇:
下一篇:
- 2022-05-16 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 2022-04-27 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完成督察进驻工作
- 2022-04-24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福建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 2022-04-1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 2022-03-21 生态环境部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
- 2022-03-09 生态环境部举行202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
- 2022-03-04 科普知识 | 沙尘科普“刮来了”
- 2022-02-2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 2022-02-25 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召开
- 2022-02-24 2022年六五环境日主题“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 2022-02-24 水墨天地一幅画——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烟雨江南
- 2022-02-22 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圆满闭幕 习近平出席闭幕式
- 2022-02-17 凝聚专家智慧,助力我省核与辐射环境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会成立核与辐射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
- 2022-02-14 习近平致电祝贺施泰因迈尔当选连任德国联邦总统
- 2022-02-10 生态环境部召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推进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
- 2022-02-07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隆重开幕 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冬奥会开幕
- 2022-01-23 生态环境部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2022-01-20 中国环境记协2022年会在京召开
- 2022-01-18 习近平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演讲
- 2022-01-17 “2021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发言摘登(《求是》)
- 2022-01-13 2021年度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总结会召开
- 2022-01-11 凝心聚力稳中求进 开创生态环保工作新局面
- 2022-01-10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2022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顺利召开
- 2022-01-06 联防共治 互惠共赢 协同发展 河南成立首个黄河流域地市级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 2022-01-05 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2022-01-04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科普宣传片上线
- 2021-12-31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到基层联系点调研
- 2021-12-29 2021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孙金龙彭清华作主题报告 黄强致辞
- 2021-12-27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河南调研
- 2021-12-21 第二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进入下沉工作阶段
- 2022-05-16 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 2022-04-27 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完成督察进驻工作
- 2022-04-24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福建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 2022-04-1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 2022-03-21 生态环境部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
- 2022-03-09 生态环境部举行202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
- 2022-03-04 科普知识 | 沙尘科普“刮来了”
- 2022-02-2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