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田园间,感悟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自然情怀 作者:寰亚 山水田园诗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水田园赋予了中国文人太多的灵感与情思,中国文人有太多的情感要对山水田园诉说和表达。“文章为案头之山水,山水为地上之文章”便是古代文人炽热的山水田园情怀的真实写照。 说到山水田园诗词,我们首先要提到的诗人应该就是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首先想到的诗词就是曾为后人留下了“桃花源”文学母题的《桃花源记》,诗文让人们感受到了桃花源的安宁与恬静。那里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自然美景,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农家村落,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乡村气息。除此而外,陶渊明在其他诗作《归田园居》、《饮酒》等诗中还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表达了诗人不屑功名利禄、寄情山水自然、归隐农耕田园的生活态度,从而让后人看到了一位不为名利、不落尘俗的封建社会士大夫的高洁人品与风韵。作为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词的创始人,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篇,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水准。 著名诗人王维是盛唐时期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自喻“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诗佛”王维,把山水田园当成了自己的知音,一路吟唱着“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诗句,感受山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未眠”(《田园乐七首》其六)的田园惬意。王维在继承的基础上,把山水田园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那首著名的《山居秋暝》便是其中的代表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描写的是山间秋夜的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小诗诗中有画,画里含情。末联显志,水到渠成。整首诗清新自然,格调高雅。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在另一首《积雨辋川庄作》诗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句又为读者描摹出了一幅夏日雨后的田野风光图画:广阔的原野上水田星罗棋布,洁白的鹭鸟在水田上翩翩飞舞;在浓荫茂密的树林里,黄鹂用甜美的歌喉互相唱和。诗人俨然像是一位高明的画家,把辋川田野描绘的画意盎然,生机勃发。 被李白奉为“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的孟浩然,也是盛唐时期与王维齐名的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他曾渴望蟾宫折桂,所以在《长安早春》诗中写道:“何当桂枝擢,归及柳条新”,但诗人丰满的理想最终还是败给了骨感的现实,以致最终隐居不仕、融入自然。《过故人庄》便是其回归田园生活的生动写照:“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舍,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次诚意的邀请,一幅盎然的村景,一桌农家的宴席,一席家常的话语,再加上一个重阳的约会,仿佛一幅清新的水墨画,读者的视觉、味觉、嗅觉都感受到了烟火人间的味道,给人以真切具体、如临其境的现场感。诗人对农家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由此也表现的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其实,有大自然情怀的岂止是上述几位山水田园诗派人物,那个游走四方的诗仙李白一生纵情山水田园间,写尽了山山水水的雄奇灵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及“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均不失为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佳作。 杜甫因“安史之乱”而四处漂泊、颠沛流离,最终到达了没有战火的锦城之地,由此度过了一段疏放自然的时光,在浣花溪畔的青山绿水间写下诸多山水田园诗篇。那里地处“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为农》)、“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的城郊乡间水边,四周有着“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为农》)、“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狂夫》)的竹园荷塘麦田景色,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置身山水田园之中闲适自然的心情。 有着“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宏图大志的明代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一生饱览江河美,收尽山水奇,同时也写下了无数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文。众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漫游黄山仙境》)的诗句;曾在杭州做官的白居易对人间天堂的山水留下了极富诗意的赞美:“松排三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春题湖上》);而与白居易上述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则是刘禹锡的“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出自唐人张志和的《渔夫词》,诗句描绘了江南原野美景,作品亦山亦水、亦花亦鸟、亦静亦动的描写,极具画面感;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由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田家待客情景进而悟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的人生哲理,堪称经典名篇。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山水田园诗篇犹如浩瀚璀璨的星空,以上所列或许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如今,“绿水青山就是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最具感染力的金句,并且逐步成为国民的自觉行动。鉴此,我们赏析古人的山水田园诗句之韵,不失为一次领略华夏绿水青山之美的文学之旅,这对于引导人们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呵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山水田园、促进人与自然的更加和谐,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寄情山水田园间,感悟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自然情怀
创建时间:
2020年11月03日
上一篇:
下一篇:
- 2022-05-16 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 2022-04-27 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完成督察进驻工作
- 2022-04-24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福建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 2022-04-1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 2022-03-21 生态环境部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
- 2022-03-09 生态环境部举行202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
- 2022-03-04 科普知识 | 沙尘科普“刮来了”
- 2022-02-2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 2022-02-25 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召开
- 2022-02-24 2022年六五环境日主题“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 2022-02-24 水墨天地一幅画——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烟雨江南
- 2022-02-22 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圆满闭幕 习近平出席闭幕式
- 2022-02-17 凝聚专家智慧,助力我省核与辐射环境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会成立核与辐射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
- 2022-02-14 习近平致电祝贺施泰因迈尔当选连任德国联邦总统
- 2022-02-10 生态环境部召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推进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
- 2022-02-07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隆重开幕 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冬奥会开幕
- 2022-01-23 生态环境部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2022-01-20 中国环境记协2022年会在京召开
- 2022-01-18 习近平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演讲
- 2022-01-17 “2021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发言摘登(《求是》)
- 2022-01-13 2021年度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总结会召开
- 2022-01-11 凝心聚力稳中求进 开创生态环保工作新局面
- 2022-01-10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2022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顺利召开
- 2022-01-06 联防共治 互惠共赢 协同发展 河南成立首个黄河流域地市级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 2022-01-05 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2022-01-04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科普宣传片上线
- 2021-12-31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到基层联系点调研
- 2021-12-29 2021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孙金龙彭清华作主题报告 黄强致辞
- 2021-12-27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河南调研
- 2021-12-21 第二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进入下沉工作阶段
- 2022-05-16 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 2022-04-27 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完成督察进驻工作
- 2022-04-24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福建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 2022-04-1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 2022-03-21 生态环境部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
- 2022-03-09 生态环境部举行202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
- 2022-03-04 科普知识 | 沙尘科普“刮来了”
- 2022-02-2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