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情万种缀秋色——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如画丹叶

     “枫”情万种缀秋色——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如画丹叶

作者 王争亚 诗意晚晴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进入秋天,秋色在天地万物之间一点一滴地弥漫开来,秋意也一天一天地浓郁起来。大自然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在这种魔力的作用下,山川、河流、森林俨然变换了一种颜值,一种澄澈加绚烂的颜值。澄澈源于“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通透辽阔;而绚烂则来自于那“层林尽染”的万种“枫”情。于是,我们的古人以卓越不凡的才情和丰富奇妙的想象力,为我们留下了篇篇咏叹枫叶的诗篇……。

   描写秋日枫叶色彩之美的诗篇,莫过于杜牧《山行》中那两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古代诗人多感慨于秋天的萧瑟凄凉,被“悲秋意识”牢笼束缚的封建文人,往往很难从秋意发现美。而杜牧却专赏秋色之艳,谓胜于春花。诗人用一个大写的“爱”,痴情地赞美了“红于二月花”的枫叶。凝练的文字和出神的笔法,把金秋时节枫叶红透山林、红遍原野的炫目色彩描摹得极具画面感,令人赏心悦目。

  明代诗人张元凯笔下的“枫桥秋水绿无涯,枫叶满树红于花”与上述杜牧的诗句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别具匠心之处,除了满树的丹叶之外,诗词中还融入江南小桥流水的元素,诗句宛如一幅秋日的水墨画卷,不仅富有诗意,而且还充满了一种既宁静恬淡、又不失绚烂的意境。

    刘禹锡在《秋词二首》中“山明水净夜来寒,数树深红出浅黄”,诗人于细微处着笔,写出了枫叶随气温变化而呈现的色彩变化。其实,和春天的万紫千红相比,秋天这种浓淡相宜生态气象,让人释怀,让人坦然,让人更加心如止水,更加不迫。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红色的枫叶作为秋天的一个标志性的元素。然而枫叶缘何会在秋天变得如此鲜红,宋代诗人杨万里在《秋山》其二中有两句诗描述得幽默新奇:“小枫一夜偷天酒,却情孤客掩醉客。”在杨万里眼里,枫叶竟然是偷喝了“天酒”而被染红的,然后躲在一颗孤松后面,以掩饰自己醉酒脸红的样子。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秋日枫叶红遍山野的景色以小见大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路转峰回出画塘,一山枫叶背残阳”。这首出自王国维笔下的小诗写的宁静而又唯美。小路随着回环的山势拐弯,出到画塘之畔。诗人秋日黄昏登高远眺,一山红彤彤的枫叶,背映着夕阳的余晖,这美丽的景色,让人丝毫感觉不到秋日的萧瑟与悲凉。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这是才华横溢的千古词帝李后主笔下的一首寄情于景的词作。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却如同秋日的枫叶那样火热。终日不理朝政、沉湎于男欢女爱的李煜把对昔日恋人的眷恋之情喻作燃烧的枫叶那般炽热、那般火红。在此,我们暂且不论李煜治国理政的成功与失败,仅就这首词而言,凸显了李煜对枫叶的赞美之情,作品艺术感染力无疑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枫叶的魅力岂止是色彩的绚丽,它在人们心中还是一种美好向上事物的精神象征。当热力四射的夏季渐行渐远,当秋日的风吹雨淋霜打来临之时,枫叶实现了一个逐渐由绿转黄再变红的华丽转身,在呈现了生命最后的辉煌之后,便悄无声息地以这种灿若云霞、红似火焰的方式结束草木一秋的生命旅程,纷纷飘落的片片丹叶最终以“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牺牲精神,默默地去迎接来年大地重新萌发的那一抹抹新绿……。







首页    绿色文苑    “枫”情万种缀秋色——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如画丹叶
创建时间:2018-10-22 02:44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